1. 跳轉至内容
  2. 跳轉至主選單
  3. 跳轉到更多DW網站

南蘇丹獨立3周年 前途渺茫

Shitao Li2014年7月9日

整整3年前,南蘇丹正式獨立建國。而現在,這個新生國家又陷入了無休無止的爭戰中,前路渺茫。事實上,南蘇丹走到今天這般田地,早就可以預料。

https://p.dw.com/p/1CYmu
Südsudan Unabhängigkeit Feier 2011 Roter Teppich
圖片來源: AP

(德國之聲中文網)

肇因1:和平談判未囊括各方勢力

2011年的7月9日,南蘇丹歡慶獨立建國。該國獨立的道路,早在2005年就已經鋪就:當時,蘇丹政府與"南蘇丹人民解放運動"組織簽署了和平協議。但這條道路走得並不平坦。英國智庫"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"專家莫斯利(Jason Mosley)指出,和平協議並沒有化解蘇丹政府與地方勢力之間的所有衝突。除了"南蘇丹人民解放運動",其他武裝派別並沒有加入談判進程中。因此,南蘇丹各派別內部的爭執也沒有得到有效的調解。即便是後來分別出任南蘇丹總統與副總統職務的基爾(Salva Kiir)與馬查爾(Riek Machar),他們也曾經相互敵對長達數十年。

Riek Machar und Salva Kiir
2013年,基爾(左)與馬查爾短暫的聯盟宣告破裂,後者被解除了副總統職務。圖片來源: Ashraf Shalzy/AFP/Getty Images

2013年,基爾與馬查爾短暫的聯盟宣告破裂,後者被解除了副總統職務。同年12月,馬查爾和他的支持者重新拾起武器,對抗南蘇丹政府。

肇因2:一分為二並不解決問題

2005年簽署和平協議時,談判各方都基於"蘇丹不會分裂"的假設,認為蘇丹將推行改革。這也是今天南北蘇丹邊界至今存有爭議的重要原因。但和平協議簽署後不久,"南蘇丹人民解放運動"主席加朗(John Garang)就因空難喪生,他的職務由基爾接替;蘇丹維持統一的設想隨之遭到拋棄。2011年的全民公決中,支持南蘇丹獨立的票數佔了壓倒性多數。曾經領導聯合國蘇丹維和任務的舒曼(Peter Schumann)特別指出,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當時也為這種盲目樂觀情緒推波助瀾,他說:"當時人們以為,把衝突各方分隔於國境兩側,從此就能夠對衝突的深層原因視而不見。"

Südsudan Flüchtlinge 24.03.2014 Mingkaman Flüchtlingslager
儘管南蘇丹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,但是該國人民卻極度貧困。圖片來源: Reuters/Kate Holt/UNICEF

肇因3:石油

南北蘇丹的油田,大多位於南蘇丹境內。究竟誰才能從中獲利,至今依然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。獨立後不久,南蘇丹就試圖把石油作為向蘇丹政府施壓的手段,他們停止向北蘇丹運送原油。但該策略傷敵一千、自損八百,南蘇丹也因此堵死了原油出口的必經之路。英國智庫專家莫斯利說,獨立後的南蘇丹,其原油產業很少有正常生產的時候。舒曼也認為,石油收入銳減是如今危機的重要原因。

莫斯利介紹說,南蘇丹被解職的前副總統馬查爾,他現在所領導叛軍的戰略重點,也是奪取油田,切斷政府的收入來源。

肇因4:赤貧

儘管南蘇丹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,但是該國人民卻極度貧困。該國經濟嚴重依賴原油開采,其他產業缺失,醫療、教育等民眾的基本需求都無法保障。南蘇丹和平研究會(SUDD)的專家阿弗裡希(Abraham Avolich)指出,民眾一直處於赤貧狀態,就不斷會有政治人物煽動族群矛盾,從而實現自己的權力目標。

肇因5:擴軍

數十年的爭戰後,如今要消弭分歧絕非易事。宗教界人士批評說,和平協議中雖然寫明了要進行戰後和解,但該進程從來沒有開始過。而與此同時,境外勢力卻想讓南蘇丹擴充軍備。曾經領導聯合國維和任務的舒曼說,那些想讓南蘇丹擴軍的人,目的是以此來制衡蘇丹。

舒曼自己則一直是反對擴軍的,他說,"如今的南蘇丹人民,受到了巨大的創傷,同時卻在拚命軍事化,相互攻擊。"

作者:Philipp Sandner 編譯:文山

責編:苗子